首页

夫妻主s调教视频

时间:2025-05-29 15:29:19 作者: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,推动网络普法“破圈出彩” 浏览量:58533

  中新社青海湟中2月21日电 题:中国高跷之乡的“Z世代”:愿自己成为故事的主角

  作者 李隽

  2月21日0时,气温低至零下16摄氏度。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的火神庙里,几十个年轻的身影陆续出现。

  “练了七八年,摔了无数跤,今天终于可以参加高跷表演。祈福仪式后,我就是‘七仙女’了。”2009年出生的王文强身材单薄,虽是半夜,但清秀的脸上难掩兴奋。

  每年正月十二、十四、十五、十六,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高跷都会在街头和周边村庄演出。村民、学生、孩童均参与表演,这一传统已延续数百年。

  被称为“空中舞蹈”的鲁沙尔高跷起源于明代洪武年间,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,是当地春节社火表演的“重头戏”,以其跷身高、演员多、表演富于变化、节奏鲜明、韵律高昂而出名,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08年,鲁沙尔镇被命名为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(高跷)之乡”。

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二,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的高跷小演员正在绑跷子。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

  35岁的霍生军是鲁沙尔高跷队中“队龄”最长的演员,在近些年的高跷表演中他一直扮演领队“老牛角”。从6岁就参加表演的他在一群“Z世代”中显得稳重,在爷爷和父亲两代人的传承下,他对于百年文化技艺有着自己的理解。

  “我们角色非常丰富,但领头的是固定的‘老牛角’和‘王妈’,还有历史人物和戏曲人物,也有叫不上名的花旦或丑角。”霍生军说,每一个人物演绎的是一段历史或一个典故,不论装扮丑与美都是“神仙”,所以孩子们都喜欢,从小自己学、自己练,就盼着正月里能给大家表演。

2月21日,农历正月十二,霍生军扮上“老牛角”(中)带着“众神”为当地民众表演祈福。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

  凌晨5时,刚完成打脸谱的“杨六郎”坐在一旁看着手机里历年“杨六郎”的表演。

  “角色都是根据我们的面相、身型、气质等安排的,我演了11年,每年角色不固定,所以得多学些,也得多了解些历史故事。”“杨六郎”扮演者是2006年出生的赵智章。他说:“演高跷就是在讲历史人物故事,演得时间长了就想着啥时候能演我们自己,当然我们也得努力成为很优秀的人。”

  早上8时许,年轻的演员们爬上墙头,将2.8米长的跷子紧紧地绑在小腿和脚上。霍生军5岁小儿子霍启睿也绑上了0.5米的跷子,在人群中“溜达”。

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二,5岁的霍启睿(左二)和小演员们一起踩着鼓点表演。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

  “尕娃绑了最低的0.5米,我们跷身最高的在3.5米以上,加上演员身高能到5.2米上下,一般2.5米左右的跷子最多。”霍生军介绍,跷子的底端装有特制的跷钉,以防冰雪路面侧滑。距跷子顶端0.5米的地方装有踏板,用于脚踩。演员要用较长的绑带将自己的小腿和跷子结实地绑在一起。

  霍生军说:“娃娃们都喜欢,所以我们年纪长点的也都想着怎么创新融合一下,把我们现在的故事编到高跷里,再过几百年,我们的故事也就成了后辈们演绎的内容,这样也能把优秀的文化更长更久地传承下来。”

2月21日早上10时,鲁沙尔高跷演员在鞭炮声中闪亮登场。中新社记者 李隽 摄

  早上10时,伴随着一阵鞭炮锣鼓声,“老牛角”带着“杨六郎”“七仙女”“孙悟空”等扭着身子、挥舞着兵器,开始了龙年的社火表演,由70名高跷“神仙”和500多名社火演员在人山人海的簇拥下为大家祝福祈愿。

  中国春节,各地以各自的非遗好戏“闹”新春,在不断地传承与更迭中,流淌着浓浓年味。(完)

【编辑:刘阳禾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山西岢岚非遗工坊:老手艺激扬新梦想

欧委会还发布了《临时性危机和过渡框架》,旨在扩充《欧盟运行条约》第107条所述“视为与欧盟内部市场相容”的国家援助范围。经欧委会批准,成员国可以通过赠款、税收优惠、贷款担保、优惠贷款、预付款等形式提供某些国家援助,其中包括与储能和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关的投资援助和运营援助;与电气化和促进工业生产脱碳有关的援助;为减少电力消耗提供的援助;为加快向净零经济转型向相关战略产业提供的投资援助。

2024全国南戏展演圆满落幕 孵化6部创新戏剧作品

作为中国现存各类古建筑最多的省份之一,山西因选用27处古建筑作为游戏场景而意外收获了广泛关注,更成为游客古建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。

王沪宁会见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主席拉索

据了解,青海省引导金融机构对减排降碳成效显著、绿电使用占比高的企业,在贷款授信、期限和利率等方面提供差异化优惠支持。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,已经为绿色算力、盐湖锂电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506家企业建立碳账户,并逐步将该省641家重点能耗企业纳入实时监测范围进行量化评估。

中泰将联合举办冰球友谊赛

郑茜添加对方微信询价得知,雪地靴100多元至400多元、三合一冲锋衣不到500元、羽绒服800多元。卖家在微信朋友圈发的服装鞋子样图,和一些品牌产品的外观高度相似,“比如,羽绒服只是品牌标志的字母间隔不同,普通消费者很难看出差别。这些主播卖所谓高仿货,就是知假售假。而且购买规则是‘只换不退、换货邮费自理’。”

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 题: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—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民政事业发展指明方向、注入动力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